2019 年 11 月 27 日,艺术欣赏与创作协会在松江校区 6201 研讨室举办了“超然物外”诗歌欣赏与创作分享会。会议特邀校内才华横溢的诗人江金彦老师进行分享,来自各个学院的20 多名教师济济一堂,进行了热烈而自由的心灵交流。
江老师对文字、对美、对情感有一种刻骨的追求,除了将之融入与其讲授的《英文诗歌欣赏》、《新诗赏析》等相关课程之中,亦出版了自己的原创诗歌集《桥》。
江老师以获得2015 年“金叶·香泉海杯” 一等奖获奖诗歌《故乡》为引子,介绍了诗歌:“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让大家见识了什么是“一字千金”的诗歌。随即现场赵迎春老师立马回吟一首:“家真小/小得只盛下/一个字”,让大家连连拍手称赞。
江老师谈到三位引发网络争议的“网红”诗人作品。“梨花体”诗作《一个人来到田纳西》、“羊羔体”诗作《徐帆》以及 “新闻体”诗作 《写邓稼先》。大家针对三种类型的诗作展开激烈争论,纷纷给出不同的意见。
接下来,江老师还分享了几位打工诗人的创作。一位是打工诗人许立志创作的《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他们把它叫做螺丝/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失业的订单/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大家被这种深切而真挚的情感打动,表示这是用生命在写诗,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呐喊。而他另外一首《一颗螺丝掉在地上》:“一颗螺丝掉在地上/在这个加班的夜晚/垂直降落,轻轻一响/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就像在此之前/某个相同的夜晚/有个人掉在地上”成为了他的绝唱,诗人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诗中的悲怆与落寞;另一位是创作《吊带裙》的打工诗人邬霞,诗歌中叙述了日复一日平凡的工作,只为“在某个下午或者晚上/等待唯一的你/陌生的姑娘/我爱你”做嫁衣裳。
随后,江老师分享了何训田创作的音乐《阿姐鼓》,为大家讲述了词作背后的故事。歌中叙述的是一位哑女姐姐有一天突然不见了,妹妹千方百计去寻找;在途中,遇见一个老人反复向她诵念六字明咒,这时从天边传来了鼓声与歌声,妹妹这时方才恍然大悟。词中讲述的故事原委令在场者不胜唏嘘。江老师说,要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必然要更好地了解创作背后的文化与故事。
最后,江老师分享了英国诗人奥登曾提出过对“大诗人”的评判标准:一是多产;二是作品在题材和处理手法上要宽泛;三是在观察人生角度和风格提炼上要显示出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四是在诗的技巧上必须是个行家;五是尽管其诗作早已经是成熟作品,但其成熟过程要一直持续到老。只有具备上述五点其中的三四点,才能叫做“大诗人”。江老师认为:真正的 艺术应该具有生活的广度,人性的宽度,灵魂的深度。在艺术领域,一时的热点炒作只是昙花一现,只有能将热爱做到极致,才能让艺术生命持久。而伟大的作者需要伟大的读者,只有读者们常常放下尘世繁琐,用心品味艺术,才能成就伟大的作者和作品。
在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能有这样一段“超然物外”的时光, 只问内心,不求目的,只为初心,实乃人生幸事。
摄影:林爱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