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积极响应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号召,200余名学子分赴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开展47项社会实践项目,在基层调研、专业实践、志愿服务三大维度深耕细作,用脚步丈量国情民生,以专业赋能社会治理,将“青春课堂”延伸至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躬身力行中厚植家国情怀,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属于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乐章。
项目孵化深扎基层沃土
项目名称:非遗小匠人·唐三彩彩绘工作坊
团队成员:朱嘉琪、张涵婷、杨博雯、汪天舒、徐浩仁
项目内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以传承唐三彩艺术为总体目标,针对老年人开展,旨在培养其创造力和文化认同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团队依托河南非遗传承基地的技术资源、上海车墩镇社区学校十年的非遗课程开发经验,独创“高校+社区+基地”的模式,设计并完成了10课时的标准化课程体系。以“一非遗一方案”滚动开发课程,定期让社区学员们投票选定下一个传承项目,并结合唐三彩的课程经验开展新的课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非遗课程库。
项目名称:“More Interesting”趣味英语幼儿课堂
团队成员:唐安义 潘依芸 盛沈颖 赵靓 薛智心
项目内容:寒假期间,五位团学组建创课团队参加“云间·农商杯”2024年松江区大学生社区创课大赛。团队走访岳阳街道等6个社区,发现双职工家庭普遍存在隔代育儿现象,确定代际共学课程方向。并与九里亭街道社区校长曹天晴及校内指导老师合作,设计教学模式、准备材料、加入互动游戏,并提供实践机会。期间,设计并完成了4课时的标准化课程体系,课程在九里亭街道社区学校成功实施,在大赛中荣获精品创课奖。活动不仅提升了团队课程设计能力,也深化了对创新精神的理解。
专业实习深化产教融合
项目名称:“智治基层・共建共享”专业实践工程
团队成员:潘依芸
项目内容:潘依芸同学在寒假期间于医疗器械领域的世界500强外企担任商务渠道运营实习生,在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协助部门进行每日运营数据统计与发布。此外,在日常对接资料的过程中,她了解到大型企业的平台运转模式,见识到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强势地位,对今后的就业定位打下基础。
项目名称:厚植专业情怀,赋能发展“新图景”
团队成员:陶嘉昊
项目内容:陶嘉昊同学寒假期间在著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员工管理部担任hr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他充分结合之前所学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协助部门的同事一起完成沟通offer、审查入职材料等工作。他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学习,逐渐了解了大公司员工的入职流程、社保缴纳以及学历背调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学到了很多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还受到部门同事的一致好评,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志愿服务彰显青春担当
项目名称:传递青春温度,共筑公益“同心圆”
团队成员:赵靓
项目内容:赵靓同学寒假在图书馆做志愿者,整理书架,在熟悉了图书分类体系基础上,能够快速定位各类书籍,学会高效规划整理顺序与空间布局;帮助读者检索资料,锻炼沟通能力,学会换位思考理解需求,耐心解决问题。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里,赵靓同学也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拓宽知识视野。
项目名称:桑梓薪火・专业赋能支教行动
团队成员:田依灵
项目内容:田依灵融专业于桑梓,在云南保山“麒麟城堡”支教过程中,担任中段班主任兼舞蹈教师,编排寓教于乐的《算盘韵律操》,利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这次支教经历不仅让田依灵同学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让她对家乡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地认识。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学子将寒假时光转化为成长养料,用脚步丈量祖国热土,用智慧浇灌理想之花。从城市社区到乡村田野,从专业调研到志愿服务,每一次躬身实践都是对社会需求的深刻回应,每一声真挚问候都传递着青年的赤子之心。实践虽已暂告段落,但青春的征程永无止境。未来,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将持续引导青年学子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国家、扎根基层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培育知国情、懂民生、敢担当的新时代财税人才,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浪潮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片:团委实践部